表恩村一考
表恩村在鄱阳莲湖南端,说到表恩之前不得不说一下“莲湖”,
莲湖古属立德乡,旧志转引古籍地理书————北宋乐史所著《大平寰宇记》“鄱阳县”条:在立德乡,去城西四十里彭蠡湖中,望之如荷叶浮水面,周翘百里。”这种称谓很形象,漂在鄱阳湖上的荷叶,后来改称莲湖。
莲湖开始有人居住,据说在唐之前。莲湖中部有一块高地,当地人称作海拔32米多,名日美女献羞,实际上只是一个大土丘。在它东南有一个土丘。海拔28米多,人们仍称作山,名曰样山。在两山之间,有一个村落,名宋家嘴,这是当年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个村庄。虽然这个村子在唐代便无人居住,但留了人居的历史。
从古至今,一直人口稠密,而且居住历史比较悠久的村落,那当然非莲湖朱家莫属。据该村的《朱氏宗谱》介绍,唐文宗大和八年(834),因黄巢起义,兵扰攘,该村始祖朱禹二奉父朱介之命出外谋生。朱禹二从南京乌衣巷出发,入湖口、下鄱阳,到此见山川秀美,遂择地定居下来,距今已有1177年,繁衍子共四十二代。从此以后,这里人便越来越多,因此成为莲湖的第一大村。
莲湖有个地点叫表恩,是个湖岛,古称“表恩山”。
旧志曰:“表恩山在立德乡,去城西南四十里,滨彭蠡。相传,宋有徐姓者居此,献龙马,封池州太守,故名。”
它在莲湖的最南端,涨水时是个孤岛。志中所说的表恩徐氏来自奉新,奉新徐氏,为徐稚的后裔。
徐稚(97-168),字儒子今丰城市白土镇隐溪村人,东汉隐士,为江西历史上第一位著名贤士。他一生博学多才,淡泊自守,官多次征召,皆不出,有“南州高士”之美称。
相章太守陈普慕其才品面特为其专设一榻,去则悬之,于是便有了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“人杰地灵,徐孺下陈蕃之榻”这个典故,千古流芳。今南昌名胜孺子亭原是徐孺子垂钓之处,为豫章十景之一。徐稚下传四十三世有徐复,字仲晦,又字冲晦,南宋初年从高安米岭徙居奉新,被奉新六溪徐氏尊为一世祖。
在表恩,有村民收藏明朝本村人徐晟的《寿藏志》(墓志铭)。志铭额题为“处士徐公寿藏志铭”。青石长约1.2米,宽约0.7米。
铭由壬子(明宣德七年即1432年)科乡贡进士、任湖广永州府东安县儒学司训的徐行撰文,前山南东道节度使巨容公裔孙、儒生刘中道书丹。
徐行在志中说及此事:“(徐晟)先世,本洪州丰城隐溪人也,家殷族盛,大有显宦,官至饶州。子孙遂家于番之表恩,由唐而至宋。”
《鄱阳县志》的记载:“在高宗南渡之后,家殷族盛,产龙马之瑞,尝闻子思云,国家兴有祯祥,徐氏亦有祯祥之兆也。鼻祖六二公贡献于朝得宠天恩是马也。能符国家之兴又挑徐氏之盛,赠封以中宪大夫,授池州守,以表恩敕兹地。”上面说法与《鄱阳县志》的记载不谋而合。
墓志铭的主人徐晟,为献马给皇上的徐氏六二公的后人。志铭中说:“承祖父之遗训,涉猎书史,闻见过人,乡党朋友,莫不各尽礼意以遇之。处士尝从容语人曰:吾家先世,读书尚义,累拜名爵,我为人后者,岂可不知所自哉。由是楝宇昴新,田园充拓,扬中溢外,启后光前。于天顺戊寅年(1458)出谷百石,施入官仓,以济郡之贫乏者。”徐晟生于明洪武二十年(1387),他63岁时,儿子徐顼不幸去世;天顺二年(1458)71岁时,捐谷百担于官仓济贫。这份墓志铭是他死之前,即筑好坟墓时提前写好的墓志铭。其时徐晟就已过了百岁。